在香港這個快節奏、多變化的都市環境裏,很多人每天都要面對工作壓力、家庭責任,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感。特別是近年來,經濟轉變、疫情衝擊、參加親友的殯儀服務,以至於各式各樣的社會挑戰接踵而至,令不少人都感到焦慮、迷惘,甚至對自己的存在價值產生懷疑。
為何我們往往忽略情緒與自我價值
香港的生活節奏向來以「高效率」聞名,職場競爭激烈,連帶著租金、物價等問題也給不少人增添壓力。大家忙於在生活裏「搵食」、準備下一步,因此很容易忽略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。有時候,情緒跟自我價值感受正是因為我們無暇處理,便被不斷堆積,最後可能演變成更深層的困擾。

情緒與自我價值的相互影響
很多人會覺得情緒是「抽象」的,難以衡量,也不好直視。然而,如果我們經常處於焦慮、疲憊或心情低落的狀態,便有機會顯示我們目前的生活模式未能滿足內心需求。這樣的負面情緒,也常常與低自我價值感掛勾:當一個人長期覺得「做得不夠好」或「不配擁有快樂」時,情緒層面往往也很難保持穩定。
自我價值感低落的常見跡象
- 過度在意外界評價:太在意身邊人的看法,容易否定自己。
- 逃避挑戰或機會:害怕失敗,甚至在尚未嘗試前便放棄。
- 缺乏行動力:計畫很多,但常常停留在想像階段,落實不了。
- 對未來感到悲觀:傾向覺得「努力也沒用」「成功只是偶然」。
如何在繁忙生活中重新發掘自我價值
1. 正視情緒,學習「情緒覺察」
要建立自我價值,第一步往往是「接納」。學習在日常生活中留意、接納自己的各種情緒,而非一味地否定或逃避。例如,每天睡前花五分鐘反思一下:今天做過什麼事?我感受如何?正面、負面都嘗試寫下來。透過這種自我反思,你會更容易發現自己真正的情緒狀態,從而找出壓力來源或令你感到意義的事情。
2. 設定小目標,肯定微小成就
很多時候,我們覺得自己「不夠好」,往往是因為把目標定得太大、太遠。試著把日常生活的目標分解成較容易達成的「小步驟」,例如今天堅持半小時運動,或在工作上完成一份原本一直擱置的簡報。每完成一個小目標,都要記得肯定和讚賞自己,因為這正是累積自我價值的基礎。「堅持完成小目標」看似微不足道,但正是每一次的堅持,才會慢慢建立更強大的自我認同感。
3. 列出個人優勢,重塑自我形象
若你常常覺得自己「樣樣都不如人」,不妨試著用紙筆寫下自己的強項和過去曾經完成的成就,無論是學業、工作,還是生活中的興趣、對他人的幫助。寫得越仔細越好,因為這能夠幫助你客觀地看見自己的價值所在。這並不是自戀,而是把你的優點、努力與收穫具體化,讓你重新審視自己其實擁有不少能耐。
香港人常說「一人生存不易」,但更艱難的是如何在生存之外,保持心理健康與自我肯定。很多時候,我們不是不夠堅強,而是缺乏傾訴與支持,或者尚未學會更有效的情緒管理方式。當我們願意分享真實感受,並用合適的方法紓緩壓力、調整認知、尋求抑鬱症醫生醫療幫助,就有機會對自己的優勢與可能性產生全新體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