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各大品牌爭先恐後把自己的 logo 變成扁平化設計 ( Flat Design ) ?然後又紛紛用上無襯線字體?最近看各大品牌的新商標,很容易就讓人生起「咦?我是不是在哪裡看過?」的感覺,或是有人會說「是不是沒錢請設計師?」。
這兩年,扁平化設計在市場上又重新流行了起來,除了各大品牌的手機應用程式介面採用扁平化設計之外,我們熟悉的 Visa 信用卡公司也把 logo 一鍵扁平化成兩條色塊。
到底什麼是扁平化設計?扁平化,即放棄 3D 化、維度概念,將畫面以平面方式呈現。摒棄了光影、斜角等凹凸效果,簡而言之,即是用色塊來組成視覺介面。
雖說扁平化設計可以溯源至極簡主義,但是對設計者來說,這種簡化並沒有減輕他們的負擔,反而為他們帶來更大的挑戰。因為摒棄了使用不同的效果,應用什麼顏色、如何組成、排版整個介面,就要思考得更加細心,設計師本身的品味以及技術在精簡的構圖中會被放大檢視。
這種風格的源頭,某程度上是對追求過於寫實的設計的反撲。由於早年,Apple 的擬真化設計(Skeuomorphism)獲得成功,引起一股擬真的熱潮,當時 Apple 將按鈕畫得像實物一樣,相機、錄音等工具栩栩如生,令用戶完全代入。其後,Microsoft 就開展改革,提倡扁平化設計優點,就是將開發重心放回商品功能上。現時,扁平化設計已經到處皆見,無論是飲食業甚至零售業,紛紛趕上這股風潮,假如日後連去甲醛公司都換上扁平化的 logo,你也不要大吃一驚呢!